第138章 经营关中一(1 / 2)
长安城外,清晨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,为广袤的农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。微风拂过,尚未开垦的土地上,荒草此起彼伏。刘浪、刘备以及屯田校尉李丰,一行人骑马而来。马蹄扬起的尘土,在日光下肆意飞舞。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刘浪勒住缰绳,目光扫过眼前的农田,神色凝重,“如今想在关中屯田,以关中现有的人力和物力,实在艰难。”刘备微微点头,目光中透着思索:“若只是缺人手,倒还好办。西凉军一退,雪花盐贸易便能恢复,新推出的白酒,想来也能在豪门世家中大受欢迎,为屯田筹备不少钱粮人手。”
李丰皱着眉头,忧心忡忡地说:“可光有人手还不够,耕牛数量严重不足。用人力拉直辕犁,不仅效率低下,犁地也太浅。种子掩埋不深,容易被鸟儿翻食,而且地中的虫卵翻不出来,虫害频发,粮食减产严重,许多地方收成寥寥,实在堪忧。”
刘浪闻言,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自信的笑容:“所以,我这次专门带来了曲辕犁,今天就是来验证它的效果的。”说话间,士兵们推着曲辕犁和直辕犁来到田间。曲辕犁设计精巧,犁辕弯曲,与直辕犁的笨重形成鲜明对比。
众人来到一块田地,地头上一个老农带着两个农夫正在那里跪着等候多时。
老农打很远就看到了这群骑着马的贵人了,本来以为只是出来踏青的,纵马飞驰就过的。谁知道来到田边,居然不走了,还命人抬来一个犁头和一个他从没见过的,很奇怪的犁。
他只好带着两个儿子,早早的来到地头上,一边跪着等待,一边在心里犯嘀咕:“这又是哪家的贵人,到这田里干嘛?莫非是城里住的腻了,想来田里吃土不成?”
老农姓张,兖州人,没什么正经名字,年轻的时候都叫他小张子,中年了叫他大张子,现在四十多岁老了,年纪虽然不大,可多年的面朝黄土背朝天,早就未老先衰,看起来就跟六七十岁的看人一样,所以人人都叫他张老汉。
张老汉一辈子都是人家的佃户,靠租种主家的田地过活。原来世道还行的时候,勉强能糊口。可后来随着黄巾之乱的爆发,日子就再也过不下去了。
先是老婆冻饿而死,五个儿子最后也只活下来两个,其余的三个都被拉壮丁后,死在了乱军中,后来听说荆州那边没有兵乱,而且富裕,就拉着还剩下的两个儿子拼了命的往荆州跑。
一路上不敢走大路,只敢走小道。渴了喝山泉水,饿了吃野菜,有时也啃树皮,不知道吃了多少苦,受了多少罪,天可怜见,没被山中的野物叼了去,总算熬到了荆州。
谁知道刚进荆州地界,还没来得及呼吸两口荆州传说中富有、甜蜜的空气,就被蔡家的家奴绑了,一家三口转手打包贩卖给了刘浪,就这样兜兜转转的,来到了关中。
张老汉的遭遇,就是如今关中几十万百姓的缩影。
虽然被卖到了关中,好在一家人都活下来了,朝廷给发了口粮和种子,还按照人头给分了田地,张老汉一家三个成人,每人分了二十亩良田,约定前五年的收成上交一半,五年后田地归自己,只要按时交赋税就行。
张老汉这辈子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土地,如今朝廷的屯田令一下,只要熬过五年,这几十亩良田,就都是自己家的了,张老汉激动的,只要想想自己能有地了,就天天晚上都睡不着觉。
↑返回顶部↑